Skip to content

睡眠时间与时刻

睡眠的意义是什么?

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当人们处于睡眠状态中时,可以使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修整和恢复。适量的睡眠有助于我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

睡眠也分阶段吗?

从大的方面来说睡眠分为两种状态,表现为快速眼球运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的快速眼动睡眠(REM sleep),和眼球不动的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 sleep)。

名词解释:NREM

大部分成年人刚入睡时都属于非眼动睡眠(NREM),主要分为三期。

  1. 第一期并没有完全进入睡眠状态,很容易唤醒,对周围的噪音等环境因素有记忆,并能做出反应。;
  2. 第二期睡眠深度超过第一期,对周围刺激反应程度明显降低,人比较难唤醒。;
  3. 第三期被称作慢波睡眠,处于这种睡眠状态的人非常难被唤醒,如果此刻被唤醒,头脑会一片混乱。

名词解释:REM

快速眼动睡眠(REM)阶段所表现的脑电波与清醒状态下的脑电波几位相似,如果将处于快速眼动睡眠的人唤醒,他肯定会说自己正在做梦,所以 快速眼动睡眠又被称为“有梦睡眠”。

  • NREW和REM的反复交替组成睡眠周期。睡眠周期的详细说明可见下图。;
  • 正常的睡眠是从第一期睡眠开始,慢慢过渡到慢波睡眠,之后睡意渐浅,又回到第二期睡眠,直至快速眼动睡眠,如此便完成了一个睡眠周期。;
  • 睡眠周期的间隔时间大约90分钟, 睡眠的前三分之一时间内主要为慢波睡眠,到了睡眠的后半期,快速眼动睡眠的出现比例增高,也就是做梦的频率增加。 睡眠周期

我们应该睡多长时间?

睡眠时间没有统一标准,不让白天活动受到影响的睡眠时间就是恰当的。有些人即便每天只睡4小时,白天的活动也丝毫不受影响,而有些人必须睡10小时才能在白天保持一定的专注力和活力,有研究显示睡眠时间受遗传基因的决定。

编者的话

  • 假设一个每天睡8小时才能保证白天正常活动的人,因为某种原因每天少睡了一个小时,这种状态持续一个月,将会导致 慢性睡眠剥夺 ,TA在白天时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会逐渐下降,同时会影响健康。;
  • 如果这个人打算每天睡9小时,躺在床上的时间被延长,将导致TA睡眠效率降低,所以对TA来说8小时是最有效率的睡眠时间。;因此 找到自己的合适睡眠时间才是正确的选择。

如何寻找属于自己的睡眠时间?

睡醒之后感觉舒适,并整日感觉不到疲劳,那就是属于你自己的合理睡眠时间。判断属于自己的合理睡眠时间,首先要掌握自己易入睡的时间段。然后,尽可能把入睡时间调整到该时间段。每个人的睡眠量和睡眠时间都不同,通常自然起床时间的7~8小时之前是最佳入睡时间。

编者的话

  • 对于不得不借助闹钟才能起床的人,起床困难意味着无法进入熟睡,可以利用一段时间进行调整,来掌握符合自己的睡眠生物钟。
  • 睡眠日记是有效的了解自己生物钟的方案,不仅可以了解自己需要的睡眠时间,还可以了解适合自己的起床、入睡时间。以下给出示例图片和步骤,具体时间安排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如果没有时间,可以利用 睡眠记录APP ,有智能手表辅助的数据会更准确。

睡眠日记

实用建议:三周简单睡眠日记

  1. 第一周,预计一个固定的起床和入睡时间,早晨记录是否完成了此计划。倘若睡眠不足,就适当更正计划增加睡眠时间。;
  2. 第二周在计划入睡的15~30分钟前入睡,若在第二天感觉身体状况良好,可固定起床时间,继续提前入睡,直到自然醒:此刻为属于自己的睡眠时间。;
  3. 第三周,让身体完全适应固定的睡眠时间后,可以尝试反向缩短睡眠时间15分钟左右,即晚入睡15~30分钟。如果第二天起床后感觉到困意或疲劳感,则确定睡眠时间正确。

编者的话

延长睡眠时间并不一定能弥补自己的睡眠不足。如果一味赖在床上却没有得到高质量的睡眠,对于人体反而是有害无益的。

人醒来还赖在床上,不仅缩短了接触阳光的时间,体温也会因为身体长期处于不活跃的状态变得过低,分泌大量的褪黑素,让人在接下来的一天都昏昏欲睡。

而这种状态又会妨碍人在晚上进入深睡眠,下一天早上起来依旧很困想赖床,导致恶性循环。

如果完全不睡觉会如何?

短时间的不睡觉被称为急性睡眠剥夺。可能你有过以下体验:熬了通宵身体疲惫,到了凌晨时分却睡意全无。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变得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容易发火,缺乏活力,消化功能下降——这种状态被称为睡眠剥夺。

短时间的睡眠剥夺通过休息很容易得到恢复,一旦入睡,会表现为以慢波睡眠居多的恢复睡眠。

不足的睡眠能被补齐吗?

  • 如果晚上熬了夜,第二天要补上几小时的睡眠?;
  • 比方说一个平常每天要睡8小时的人某天只睡了3小时,那么第二天应该睡上13小时,也就是说将少睡的5小时通过第二天的睡眠来补齐。;
  • 但理论不等同于现实,第二天无论再怎么补觉,也只能睡10小时,只比平时多睡了2小时。;
  • 第二天入睡后,慢波睡眠出现的时间被缩短,比例在增加,这被称为 反弹式睡眠 ,是对睡眠被剥夺后的一种反应,是对前一天因睡眠时间短而缺失的慢波睡眠的一种补偿,慢波睡眠是在睡眠中不可缺少的。;
  • 即便第二天想睡久些也只比平时多睡2小时,这是由于睡眠受到了昼夜节律的影响,脑内的睡眠一觉醒中枢发挥了生物钟调节作用,在睡眠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身体对睡眠的需求逐渐减少,于是 生物钟的觉醒机制 开始启动,将人从睡眠中唤醒。

我们应该什么时候睡觉?

生理节律周期有哪些类型吗?

人类的平均生理节律周期大约为24h,和大自然的变化周期24h很接近。虽然每个人的生理周期各有不同,但大致可以分为一般型(正常型)、晚间型(延迟型)、早晨型(早起型)。

  1. 一般型:指晚11点入睡,翌日6~7点起床活动的人群。通常我们以一个月为标准,把特定时间内入睡和起床的日数达到20天以上的人群归类到一般型。大多数人属于此类型。;
  2. 晚间型:指凌晨2~3点入睡,上午很晚才起床的人群。;
  3. 早晨型:指晚9~10点就入睡,并在凌晨3~4点起床的人群,主要是老年人

通过之前讲过的 睡眠日记 ,可以很好地让我们把握到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间、及自己属于哪个类型的节律周期类型。

  • 在人的一生中,会多次更换所需的睡眠量和时间周期。刚出生的新生儿平均要睡16个小时以上,到了出生6个月之后,睡眠时间将缩减到14个小时。;
  • 幼儿在超过6岁之后不需要长时间午睡,而到了15~19岁的青少年期之后,其睡眠时间才会接近成人,而只需睡7~8小时即可。;
  • 除了婴幼儿及青少年之外,孕妇、更年期妇女以及高龄老人群的睡眠规律也极易发生变化,因此对此类人群也应给予格外的关注和帮助。

编者的话

如果你的生理睡眠周期和你需要的睡眠周期冲突,比如你是个夜猫子,但早上却需要很早起来上班,那可以根据 寻找属于自己的睡眠时间 的方法来慢慢调整自己的睡眠周期。如有轮班、值夜班等情况,详见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