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的使用方法
编者的话
无论各位是学生还是长期工作的劳动者,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也许或多或少会遇到时不时的肩膀酸痛,脚抽筋,手指酸胀或是走在路上一下摔倒崴了脚的情况。
甚至因为劳动缘故,不得不患上一些难忍的职业病,脖子酸胀,摇来摇去也没个好。腰酸痛,趴都没办法舒服趴着,一般不知道如何处理,去医院治病时不时搞一下又太花钱,放着放着就过去了,忍着就忍着了。
这样的情况很容易留下一些后遗症,或是将本来急性的,临时的一些疾病,由于没有进行有效的康复手段,渐渐转化成了长期的病痛,甚至因为长期不管让身体发生器质性改变,骨头和一些组织结构都歪了坏了,再想去好就很难了。
本篇的作用就是按部位分类,介绍各部位疾病分类和如何通过运动康复方式去有效改善与治疗,来康复与治疗局部的病痛,让整天时不时又一阵阵发痛的身体通过一定手法与活动去达到有效减少疼痛,增强体质的目的。晚上不会因为疼痛睡不着,早上更有精神去干工作,不会一天一天被工作干倒,有余力去发展生活中的其他部分,而不是因为疼痛懒得动弹放着放着又是一整天。
进行康复治疗,我们首先就需要知道我们自己身体是个什么情况,然后再对着症状找办法,这就需要我们知道一些体格检查与康复评定方法,比如可以判定自己有没有什么颈椎病,腰椎病,更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与病痛,具体各部位的检查方法会放到具体的章节中,在这里首先会介绍一些普遍的与基础的内容,以便下面的内容能更清楚。
肌张力的评定
肌张力就是人体肌肉的一般紧张度,像是握拳手臂肌肉变硬,跳绳或是跑步时的紧张度肯定是要比放松高的,但是无论是用力还是放松,都属于正常肌张力,可收可放,有一定弹性,可以灵活控制。
而 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高容易引起痉挛,就像脚抽筋,就是肌张力高的表现,肌肉是绷直一样,摸上去梆硬又疼痛,基本不敢活动。肌张力减低 是由于一些中枢性,神经性的疾病,导致肌肉摸上去松软无力,活动有阻力消失的感觉。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触诊:触摸肌肉硬度;
摆动:以一个关节为中心,让关节远端快速摆动,摆动大就是肌张力减低,摆动小就是肌张力增高。
肌力的评定
肌力就是用力时产生的最大的力量,肌肉疾病,肌无力等,神经疾病,脑梗死等,或是长期缺乏活动,导致肌肉萎缩等情况都会导致肌力降低。
肌力评定标准
级别 | 评定标准 | 测试方式 |
---|---|---|
0级 | 无肌肉收缩 | 手放在肌肉处,嘱咐活动,也感觉不到肌肉活动。 |
1级 | 有微弱收缩,但关节无法活动 | 可感受到肌肉的收缩或舒张,但无法移动关节。 |
2级 | 能够在地面上活动,无法举起 | 可以为其提供一个平面,让他在平面上活动。 |
3级 | 能举起,但是对抗不了阻力(有别人下压) | 以上肢为例,两手压在肩膀上下,嘱咐上下活动,可活动就是3级。 |
4级 | 能举起,能对抗小阻力 | 以上肢为例,一手压肩,一手放在肘关节上,嘱咐上下活动,在肘关节上的手如果感觉到比较小的对抗力就是4级。 |
5级 | 能举起,能对抗比较强的阻力 | 以上肢为例,操作同四级,如果赶紧到较强的对抗力就是5级肌力。 |
肿块的判断
良性肿块: 因为环境,营养,遗传等因素,出现在局部,形状类似圆形或条索状,良性肿块外有包膜,摸起来光滑柔软,活动性好,边界清晰,有自限性;
恶性肿块: 恶性肿块外无包膜,摸起来或粗糙坚硬,活动性差,无自限性,边界模糊,形状怪异。
当然难以移动的按区域来说并不一定是恶性肿块,如部分囊肿在头部难以推动,也是良性肿块。多发为甲状腺囊肿,手指腱鞘囊肿,皮脂腺囊肿。
小型肿块为结节。四肢肿块好触及,胸腹部难触及,疾病的性质需要配合CT,磁共振等检测方式。
位置表浅,良性,发展慢的肿块较安全,如脂肪瘤,通常不需要比较敏感。位置较深,贴近骨与神经,恶性,发展快的肿块需及时就医。
弹响的指示
通常肢体活动过程中摩擦过程产生弹响声,最典型的,比如掰手指的声音。疾病性弹响通常会存在局部发热,肿胀的现象,通常有三种原因,骨质增生,肌腱炎,滑囊炎,多发在手指,肩胛骨,膝关节,髋关节等地方。
如主动活动时候有疼痛并伴活动困难与其他不适的,急性发作时尽快前往医院,通过运动康复等也有一定治疗效果。如先天性的弹响,或弹响无疼痛或其他不适情况,不需要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