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与失温
名词解释
冻伤通常指人体表面,因寒冷造成的局部性的损伤,失温则是低温造成的人体内部热量大量流失而引起的而整体性症状。
冻伤与失温的发病机制
低温刺激皮肤引发局部血管强烈收缩,局部组织因此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温度低于零度导致组织冻结,快冻结的水分会在组织内形成冰晶体(和冬季雪花和窗花的形成机制相同),导致组织内的细胞脱水和内外微环境改变,甚至直接刺破细胞膜杀死细胞。
人体生命活动依靠的各种酶和其他生命物质,发挥作用需要合适的温度范围,低温破坏了这种合适的环境。
在快速复温的过程中,血液迅速进入微小血管后引起血液淤积,引起局部肿胀和液体渗出,在血液循环进一步受阻的同时,组织代谢需求恢复,则进一步加重受损组织的缺氧。
总结起来:人体局部组织血管的强烈收缩、组织内冰晶体的形成、复温过程中对局部组织的二次损伤 是引起冻伤的主要损伤因素。而 破坏人体生命活动正常温度环境 通常是失温的损伤因素。
容易诱发低温损害的因素(重点)
哪些情况可以进一步加强低温对人体的损害?
户外劳动和锻炼时暴露寒冷环境时间过久,大部分冻伤发生在冬季冷(-20℃)暴露后,平均冷暴露时间为30~120分钟,也有冻伤者暴露环境稍高于0℃,但伴有大风的情况。
引起血管扩张,散热加速(如大量出汗、衣物潮湿、饮酒等)的因素可促进寒冷对机体的损伤。
同时,不同组织对寒冷的敏感度不同,神经、血管和肌肉最敏感,皮肤、肌膜结缔组织等次之,骨骼和肌腱耐寒能力最强,局部冻伤常见于手足末端等,对寒冷较为敏感而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
此外、由于老人和幼儿热调节反应能力较差所以易患此病。
冻伤与失温的症状与诊断(重点掌握)
冻伤常见症状
暴露于寒冷条件下的体表部位出现 皮肤苍白、水肿、发绀(呈青紫色)、发痒、刺痛,严重者可有水疱、溃疡、继发感染 等。
失温常见症状
轻度失温,可出现 多尿,肢体神经反应下降,思维判断能力下降。中度失温可导致心率呼吸减慢,心电图改变,昏迷和幻觉。重度失温则可能引起休克、人体酸碱平衡紊乱、恶性心率失常等。
冻伤的分类
如何区分冻伤的种类和冻伤的严重程度?
按照冻伤暴露于外界温度是否为零下区别:
非冻结性冻伤指长时间暴露在0~10℃的低温、潮湿环境中所导致的局部损伤,通常发生在暴露的皮肤上,如脸颊、耳朵或鼻子,可能发生在冻结性冻伤之前,冻伤后不会发生组织损伤。包括冻疮、战壕足和浸渍足。;
冻结性冻伤指暴露于0℃以下的低温(一般在-5℃以下)时发生冻结损伤,包括局部冻结性冻伤和全身性冻伤,全身性冻伤还包括冻僵和冻亡。;
冻亡,大多发生在意外事故或战争时。
名词解释:战壕足
战时长时间站立于潮湿寒冷的战壕内引起的一种足部损伤。
名词解释:浸渍足
由于双下肢长期静止暴露于寒冷、潮湿环境中,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一种非冻伤性组织损伤。多发生于不足以引起冻伤的潮湿寒冷环境中,气温一般在冰点以上,主要发生于长期处于战壕里的战士。
本病也可发生于长期漂浮于木排、小船上的船工,以及遇海难的水手等。
冻伤也可以按损伤深度和面积分类
Ⅰ度冻伤。仅伤及表皮层,常由短时间冷空气暴露或接触冷物体所致。引起麻木和红斑,有轻微的表皮脱落,轻度水肿。
Ⅱ度冻伤。伤及表皮和真皮层。皮肤表面起水疱,水疱内可见透明或乳白色液体,周围有红斑和水肿。
Ⅲ度冻伤。伤及皮肤全层和不同程度的皮下组织,水肿明显,产生出血性水疱,皮肤温度低,感觉迟钝或丧失。
Ⅳ度冻伤。损伤累及全层皮肤,并涉及相对无血管的皮下组织,坏死延伸至肌肉和骨骼。深部组织坏死,完全失去功能和感觉。
冻伤和失温的预防早期和治疗(重点)
预防措施
长期生活于严寒地区的人,应进行适宜的户外锻炼,以求积极适应。从秋季开始,逐步早晚洗漱使用冷水,改善外周血管功能,逐步提高暴露部位对寒冷的抵抗能力,同时备一定的冻疮膏凡士林等防冻伤药品。
做好充足的保暖措施,尤其要重视鞋袜与手套的穿用,务必要保持宽松、清洁和干燥,潮湿后及时更换。不要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不要用含碱性太大的肥皂洗脸、洗手,以免刺激皮肤,洗后可适当擦一些润肤脂类护肤品或医用凡士林。
疲劳、醉酒、饥饿、失血及创伤等因素会增加冻伤的风险,应注意增加营养,保证机体足够的热量供应,增强抗寒能力。
若从事严寒条件下户外执勤等工作,与工作单位沟通及时轮换,避免久站或蹲地不动。
早期救治
冻伤的早期治疗中,复温是关键,采用的方法为40℃左右(不超过42℃)的温水浸泡15~30分钟,注意浸泡时间不宜太久,水温不宜太热,以免烫伤,可加粗对损伤较轻的部位进行轻柔的而按摩,但不可急剧摩擦,引起患处皮肤溃烂。复温成功的标准是患处皮肤潮红,有一定温热感。患处复温成功后可在皮肤完好处涂抹冻疮膏。
失温也有一些急救自救方法,首先就是将失温者转移到温暖的地方,然后将失温者与地面隔离,再将患者的衣物进行更换,并且擦干失温者身体,用睡袋或者是厚衣服将失温者包裹住,最后就是对失温者进行加温,但一定注意不要给失温者喝热水,避免大量低温血液循环带来的低血压。
冻伤患者常问的问题
冻伤后起水疱怎么办?
冻伤后会导致患者出现水疱,可以先使用药物涂抹于水疱处。当有较大水疱者,可将疱内液体抽吸后,用干净纱布包扎,平时一定要注意伤口卫生,避免沾水感染。
从寒冷室外回来皮肤痒是冻伤吗?
从寒冷室外回来后皮肤发痒,多是由于室内外温差导致血管扩张所致,是比较正常的现象,但不排除存在冻伤的可能。如果怀疑是冻伤,应及时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