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
名词解释
烧伤指由火焰、热液、高温气体、激光、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为通常所称的烧伤。由电、化学物质所致的损伤也属烧伤范畴。
不同烧伤深度的表现
I度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暴露处皮肤发红,有轻微灼烧痛。
浅II度烧伤,局部有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水疱皮如剥脱,创面红润、潮湿、疼痛明显。
深II度烧伤。也可有水疱,但去皮后,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
III度烧伤,全层皮肤烧伤,可深达肌肉甚至骨骼、内脏器官等。创面蜡白或焦黄,甚至炭化。硬如皮革,干燥,皮肤发凉,针刺和拔毛无痛觉。
急救措施
小面积浅度烧伤,注意保护创面,大多能自行愈合。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全身反应严重、并发症多、死亡率和伤残率高,应立刻就医处理
离热降温。尽快解除或远离致热源,包括尽快扑灭火焰、脱去着火或沸液浸渍的衣服等。注意劝止伤员衣服着火时站立或奔跑呼叫,以防增加头面部烧伤或吸入性损伤。如有头面部烧伤,应立即检查有无角膜烧伤,并予以优先冲洗,禁止用手或手帕揉擦。中小面积烧伤,特别是四肢烧伤,有条件应用干净流动水如自来水等(15~20°C)冲洗烧伤创面或用冷水浸湿的毛巾纱布等敷于创面,冷水可以将热快速散去,一般至不再有剧痛后停止冷疗(10~30分钟)。
清除沾染物。若为化学品浸染的衣物,应用大量清水持续冲洗创面,力求彻底。若为生石灰烧伤,应先清除生石灰后,再用清水冲洗。若为沥青烧伤,则先用水冷却沥青结块后连同烧毁的表皮整块揭去,再用干净敷料或布类保护创面。
保护创面。I度烧伤无需特殊处理,能自行消退,如烧灼感重,可涂薄层油脂,如菜油,或涂抹烧伤膏静养即可。小面积浅II度烧伤清洗后,如水疱皮完整应保存水疱皮,消毒包扎,若水疱皮已经撕脱,建议就医包扎。对于大面积或深度烧伤,如水疱较大或甚至已经出现焦痂的情况,则需用干净敷料或布类保护,行简单包扎后送医院处理,其中包扎范围要超过创面边缘5cm,松紧适宜。同时注意不要在创面上冰敷以防血管收缩影响愈合。同时禁用有色药物涂抹,增加对烧伤深度判定的困难。
其他注意事项。烧伤时常会造成创面与衣物黏连的现象,若创口附有衣物则剪开取下衣裤或小心缓慢的脱下,不可强行剥脱以防进一步损伤创面。若伤者失去意识,应先关注烧伤者有无心跳及呼吸停止,具体可参照 心肺复苏 。其中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吸入性损伤的烧伤者,应注意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合并一氧化碳中毒的应尽快将其送至通风处。严重口渴、烦躁不安者常提示休克,可在送医前口服含盐饮料,不能单纯大量饮水从而发生水中毒。大面积烧伤早期应避免长途运输,就近送医,医院初步处理后再行转院。
烧伤急救的误区
水疱、焦痂等对保护创面有一定效果,所以请不要主动戳破或扯下,若由于非人为原因破裂,也要注意保留,切忌剪去使伤口暴露。
土方中的涂抹牙膏、酱油、泥巴等不仅无效反而还可能阻碍散热、感染伤口,不要这样处理。
大面积或深II度烧伤一定要就医处理,不能抱有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