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咬伤处理
编者的话
普通无毒蛇类咬伤,仅需要常规清洗伤口、消毒即可,伤口一般为2-4行锯齿状浅小牙痕;
毒蛇咬伤则要危险很多,伤口多可见2个针尖大的牙痕,即毒蛇的毒牙所致。
毒蛇咬伤的一般处理
目前抗蛇毒血清是治疗毒蛇咬伤的唯一切实有效的药物,故而对于毒蛇及其相应毒素的判定与治疗效果关系十分密切。咬伤后应尽量记忆或以拍照的形式保留蛇的外貌特征,以指导后续抗蛇毒血清的使用。
现场最好不要企图去捕捉或追打蛇,以免二次被咬。脱离危险环境后,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速毒液的吸收。
对受伤部位的各种受限物要去除,如手被咬后,需要把戒指、手镯摘掉;
大腿被咬伤后,要松开紧身裤等。因被咬部位很有可能肿胀,勒紧反而引起局部的缺血坏死。
可采用清水冲洗反复冲洗伤口。保持患肢下垂,保持在低于心脏水平以下,以减缓毒素吸收。
不建议采用嘴吸、切开、火烧、结扎等处理方法,尽早到医院就诊进行评估和注射抗蛇毒血清。
毒蛇咬伤的处理误区
危险
嘴吸、切开、火烧、结扎可能无法有效排出或破坏毒素,甚至有可能导致共同中毒、出血不止甚至截肢。
口腔黏膜的通透性较高,蛇毒可以通过口腔黏膜进入到血液当中,嘴吸不仅吸不出多少毒素,反而会导致施救者和被救者一起中毒。
切开的方式排毒,容易导致出血不止,因为血循毒(指进入血循环系统的蛇毒)主要影响的就是凝血过程。
毒液进入人体后,3-5分钟即可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火烧并无法有效破坏进入体内的毒素,反而可能引起伤口局部床面难以愈合,坏死。
患肢部位进行结扎也不推荐,因为结扎阻断经脉回流,但不能阻断动脉灌注,反而会加剧局部的瘀血肿胀,加重肢体坏死,甚至后续需要截肢。
毒液类型及其表现
血液毒,主要表现为伤口剧烈疼痛,出血难止,肢体肿胀,瘀斑,可伴有全身各部位的出血表现,如鼻腔、牙龈、尿血、便血,严重时出现休克。
神经毒无明显疼痛,伤口发麻,早期症状轻微,后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言语不清、肢体软瘫、张口吞咽困难,严重者出现呼吸麻痹甚至呼吸停止。
细胞毒主要导致肢体肿胀、溃烂、坏死,可继发心肌损害,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多脏器衰竭。
混合毒则一般为两种及以上的毒素表现,即上述表现相互夹杂。
国内常见毒蛇以及抗蛇毒血清的应用
明确为毒蛇咬伤后即可早期应用抗蛇毒血清,注意抗蛇毒血清的应用前必须进行皮试,阴性者才可全量给药,阳性者可基于抗过敏药物情况下给药。
蝮蛇(血循毒为主),使用抗蝮蛇毒血清;
银环蛇(神经毒为主)、金环蛇(神经毒为主)、眼镜王蛇(神经毒),使用抗银环蛇毒血清;
五步蛇(出血性血循毒),抗五步蛇毒血清;
眼镜蛇(细胞毒为主),使用抗眼镜蛇血清;
原矛头蝮(血循毒为主)、竹叶青(血循毒为主)、圆斑蝰蛇(凝血型血循毒),使用抗五步蛇毒血清和(或)抗腹蛇血清;
海蛇(神经毒为主),使用抗眼镜蛇血清, 必要时加用抗银环蛇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