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溺水

溺水自救

如果自己溺水,首先要尽可能保持冷静,过分挣扎会耗尽体力。如果身边有漂浮物一定要抓紧,借力浮出水面,同时大声呼救。

在水里要放松身体,双手向下压水、双脚踩水可以防止身体下沉,保持头部露出水面,同时口鼻用力吸气,深吸气,浅呼气。

尝试保持仰泳的姿势:双手放在水中,头部和身体努力后仰,口鼻露出水面呼吸,双手和双腿有规律地划水,不要惊慌,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身体平稳之后,可以试着脱掉身上重物、鞋子,但是不要脱掉衣服,衣服可以增加浮力。

如果有人来施救,一定要全力配合,等对方把自己带到岸边,千万不要把对方死死抱住,否则两个人都会溺水。

在水里腿突然抽筋了怎么办?

如果身边有人,第一时间告诉他们,让他们把自己带上岸;如果身边没人可以自己尝试游回去;如果身体不能动弹,保持仰泳姿势,膝关节伸直,脚尖回勾,坚持10秒,多做几次;或者用手向脚背方向掰脚趾。

上岸后用热毛巾热敷,稍微按摩、放松一下。如果手抽筋了,可以把手握拳、张开,反复做几次。游泳之前做热身可以避免抽筋。

被水草缠住怎么办?

不要惊慌,不要乱蹬,以免越缠越紧。如果周围有人就大声求助;如果没有人,可以先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慢慢解开或扯断水草,尽快离开水域。

他人溺水

判断溺水

很多人在溺水的时候是无法呼救、挥手的。这是因为溺水时双手会在水下划动好让头浮出水面,而嘴在水面上下浮动,浮出水面时只能快速换气,连呼吸都困难更来不及喊出声了。因此溺水者往往很安静,很难被发现。

如果你发现有人在水里尝试让头浮在水面上、直立或者半直立、眼神呆滞或者闭着眼睛、头发散乱、只游不动,或者这些表现,很可能是溺水了。这时请大声询问对方“你还好吗?”,尝试施救。

判断是否溺水

施救

看到有人溺水,首先要大声呼救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叫来救生员,如果是在野外,迅速打120、119。 施救的原则是能不下水尽量不下水。即使自己会游泳,没有受过专业救援训练也很难救人。 首选岸上的物品施救,比如绳子、木棍、竹竿、救生圈等等。如果没有这些,还可以向溺水者扔塞满矿泉水瓶的书包、捆在一起的充满气的塑料袋等等。裤子打湿后,把裤腿扎紧,充满气,再扎紧裤腰,也可以充当救生圈。 如果决定自己下水救人,一定要记住先自保再救人。

  1. 千万不要匆匆忙忙跳进水里。下水前要确认水里安不安全,观察水深、水速,有没有漩涡、暗流、礁石、水草、渔网、动物等等,选择最安全的路线接近溺水者。下水时尽量少穿衣服,防止被溺水者抓住无法挣脱。

  2. 泳姿用抬头蛙泳最省力,保持呼吸平稳。

  3. 正面接近是三米急停,然后潜入水中尽量在溺水者髋部以下位置把他身子转过来,观察时机,在他没有用力拍水的时候,从腋下把他托起来。

  4. 溺水者可能会出于本能抓住施救的人,这时一定摆脱他,不然两个人会一起溺水。用力推开、踢开对方,或者利用溺水者的害怕心理,与溺水者一起下沉,溺水者一般会自动松开。推开后看情况再次施救。

  5. 如果溺水者能够配合,就把他拉平躺在水面上(可以用脚踢他的屁股,把身体摆平),这样能减少阻力。游回去的时候可以用反蛙泳,通过蹬水,将溺水者带到岸边。如果岸上有救生圈、漂浮板、长杆、布条,可以拿着游过去让溺水者抓住,带回岸边。

岸上施救

把溺水者带上岸之后,先观察他有无意识、呼吸、心跳,清理掉口腔、鼻子里的水、泥沙、杂草、呕吐物。如果呼吸、心跳正常,持续观察,给他盖上衣服、毯子,做好保暖。 如果呼吸、心跳已经停止,立刻拨打120,同时给溺水者做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详情参考专门的心肺复苏章节。

控水是错误的做法。千万不能拍打溺水者的后背、腹部、甚至让他倒立。 这样做反而会阻碍呼吸,耽误救援时间,还可能导致胃部食物残渣回流,堵塞喉咙、鼻腔,再次造成窒息。

溺水时会有水、细菌、异物进入肺部,因此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至少在溺水后的几天里密切观察有没有呼吸困难、咳嗽、发热、恶心等等症状,及时就医。尤其是在野外水域、洪水中溺水,可能有微生物感染; 在海水中溺水比在淡水里更危险,因为海水含盐分高,被吸入肺泡后更容易引起肺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