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
症状
心肌梗死最典型的症状是胸痛,疼痛呈压榨样,可伴有胸闷、左上肢的放射痛,后背痛,甚至可以延伸至口腔和头部。
严重者(伴随症状)可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及濒死感。部分患者会直接休克。
本病也可有不典型的疼痛部位,如突发的持续不能缓解的牙痛、颈部疼痛、腹部疼痛,也要考虑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本病也可无胸痛,仅有胸闷、恶心、心慌、气促等表现。
如果最近1-2周内频发心绞痛,自觉持续加重,这是心肌梗死的前兆,请立即去医院心内科就医!
情景案例
本案例我60岁的爷爷发作心肌梗死时症状并不典型,他本身有2型糖尿病病史,且体型偏胖,平素血糖血脂也没有规律检测。
有一天他突然感到自己胃有点不舒服,吃不下东西,即老年人发作心肌梗死不典型表现,初发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表现,而后出现头晕,遂乘坐车到市里的医院就诊,到达医院后行相关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诊断为心肌梗死。症状也逐渐加重,开始出现严重的胸痛,胸口剧烈疼痛,并开始冒冷汗,(剧烈胸痛、冒冷汗为心肌梗死的典型表现)最后还好及时地进行了抢救。
发生的原因
心肌梗死的发生的最常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肌细胞血液的血管,如其发生堵塞,则心肌细胞就会失去氧气供应而“饿死”。长期使用的水管会产生水垢,也会因为管内的水压而老化变脆。
人体的血管就像身体中的自来水管一样,血管内壁也可能出现损伤,在血压、血脂的影响下,引发动脉硬化、血管壁斑块,最终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正如前面所述,过高的血压和血脂会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故而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也与此相关:
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的病史;
经常吸烟喝酒,熬夜,精神压力大;
体型肥胖,缺乏锻炼;
情绪激动;
剧烈运动。
应急处理
早期、快速地开通梗死的动脉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故而极早发现,尽快就医非常重要。心肌梗死发作时,无论在进行什么活动都必须立刻停止并原地休息,休息时不要乱动,不要大声讲话,并且马上拨打120 求救,或者附近有就近的医院马上就医。
诊断指标
入院后会走很多检查,那么哪些检查可以看出得了心肌梗死呢?
第一个是心电图,心电图上有ST段抬高,就是除了那个尖尖的突起还有另外一个像山峰一样的突起就是ST段抬高。
第二个是可以检查肌钙蛋白是否异常,看心肌是否损伤,肌钙蛋白I大于0.5或者肌钙蛋白T大于1.5,心脏肌钙蛋白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第99百分位,可以考虑心肌梗死(每个医院的指标数值可能不同,但是指标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