窒息(气道异物梗阻)
临床表现
气道阻塞的患者常呈吸气性呼吸困难, 出现 “四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剑突下软组织四个部位吸气时向内凹陷。根据气道是否被完全阻塞可分为:
气道不完全阻塞:患者张口瞪目,剧烈咳嗽、喘气或咳嗽微弱无力, 声音沙哑乃至无法说话,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皮肤、甲床和口腔黏膜、面色青紫,一手或双手呈V字形紧贴咽喉;
气道完全阻塞:患者面色灰暗青紫,不能说话及呼吸,很快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如不紧急解除窒息,有极大生命危险。
急救措施 与 海姆立克急救法
神志清醒的成人患者
对于较严重紧急的情况下,在自救和它救之前先拨打120。
若患者神志尚清醒,应询问患者应询问患者“有没有东西卡住嗓子了?”、“我能帮你吗?”,同时根据患者的反应情况判断气道梗阻程度;
若梗阻程度较轻,可鼓励患者身体站立向前倾,头稍低,嘴巴张大,用力咳嗽直至将异物咳出。
另外也可让患者将腹部卧于自己的胳膊上,使其头部低于胸部,鼓励患者咳嗽同时用掌用力拍击患者的后背(拍击患者背部必须在患者头部低于胸部时进行,否则会使梗阻程度加深);
若气道完全阻塞,应采取腹部冲击法(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
实用建议: 海姆立克急救法
让患者双腿迈开至肩宽,身体前倾;
施救者站在背后,腿稍弓,抱住患者;
找到患者肚脐眼上方两指宽处,一手握拳包住大拇指,抵在该位置,另一手抱拳,向后向上用力冲击(呈“J”形),让患者在每次冲击时配合咳嗽一次,直至异物排出,或者在患者晕倒失去意识时停止。
- 可参考 下图 以及 该视频: https://b23.tv/PDlS6XJ
已昏迷,或者体型比施救者高大的患者
安排患者平躺仰卧,施救者骑跨在患者两腿之上;
对于昏迷患者先判断呼吸心跳,如无呼吸,则第一时间将头部偏向一侧后进行 心肺复苏;
开放气道:清除患者口腔、鼻腔、咽喉分泌物及呕吐物,同时取出义齿等物品;
若无需心肺复苏,则将一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腹部正中线肚脐上两指处,另一手放在第一只手背上,两手重叠,用两手掌根快速向上向内冲击上腹部,注意气道处于开放状态;若异物被冲出,迅速掏出清理。
孕妇或肥胖患者
对于孕妇、过度肥胖者等不宜采用腹部冲击法的患者,可采用胸部冲击法,冲击位置与心肺复苏按压位置相同。
施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双臂从患者腋下环绕至胸前;
一手握着握成空心拳,并将拳眼放在患者胸骨中部,注意避开肋骨边缘,防止肋骨断裂,另一手包住空心拳,两手同时快速向上向内冲击胸骨中部 4 到 5 次。
自救
当自己发生气道异物梗阻且周围无人可以提供救助时,可一手握成空心拳,拳眼放在肚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包住空心拳,两手用力呈“J”形冲击上腹部4到5次。每次冲击动作要分开,有短暂的间隔。
上述方法效果不明显时,可以将自己的腹部抵在椅背、圆角桌边等坚硬的钝角物体上,手抓椅凳或桌子边缘,利用上半身重量向下快速用力冲击直至异物排出。可参考下图。
婴儿患者
施救者将婴儿的身体仰卧在一侧的前臂上,同时用手掌固定婴儿后脑勺和后颈部固定,头低于胸,使婴儿头部后仰约30 度;
另一手固定婴儿下巴,使嘴张开,在急救过程中切忌手掌堵塞婴儿口鼻;
两前臂将婴儿抓紧后,翻转婴儿成俯卧位,保持婴儿头低于胸;
用掌根向前向下叩击后背两肩胛骨之间 4 到 5 次;
两手及前臂将婴儿固定,再次翻转成仰卧位,保持婴儿头低于胸;
在婴儿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用两手指快速按压4到5 次;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婴儿恢复咳嗽或哭泣,过程中必须保持婴儿头低于胸;
注意检查婴儿口腔,若有异物被冲出,可用小拇指从嘴角边勾出异物,千万不要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