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伤处理
编者的话
毒虫的种类很多,被不同毒虫咬伤时表现的症状各异,轻度的蛰伤仅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疼痛、瘙痒,少数有水疱,消失时间数小时或数日不等。严重蛰伤可能致命,出现呼吸困难、昏迷、胸痛、腹痛、恶心呕吐、全身皮疹等,需要及时送到医院救治。
蛰伤的一般处理
被蛰伤后,毒虫的毒刺、毒毛可能会留在皮肤当中,首先不要过度的挤压皮肤,避免毒刺中的毒液再次进入体内,最好使用镊子将毒刺拔出。
毒刺拔出后可用大量清水或相应的中和溶液冲洗。完成后可用带激素膏药外用涂抹。
如出现四肢严重蛰伤,肢体红肿热听明显,可用绷带、止血带扎住被刺伤肢体的近心端,阻止毒液上行,每15分钟放松一次,总时间不超过2小时。
胡蜂蛰伤的处理
胡蜂体型较大,故毒液也较多,且与蜜蜂只能蛰伤一次不同,胡蜂可以反复蛰伤人体。
胡蜂蛰伤后一般没有蜂刺的残留,故首要是用清水或者弱酸性溶液进行冲洗,比如碳酸饮料、食醋都可以选用,以中和其弱碱性的毒液。
蛰伤后可以分为局部的红肿,疼痛,瘙痒,全身表现为恶心、呕吐,心悸,呼吸困难甚至休克。
若患者出现血尿、酱油尿可能发生了溶液和急性肾衰竭。
对于局部疼痛、肿胀可以进行冰敷以及口服抗组胺药物缓解炎症反应,如出现较为严重的全身反应,需及时就诊。
不同毒虫蛰伤的处理区别
蜜蜂的毒液呈酸性,可用弱碱性液冲洗;
胡蜂的毒液呈碱性,可用弱酸性液冲洗;
隐翅虫体内有大量酸性毒液,不要直接拍死在身上,建议抖落到地上,被毒液灼伤后可用肥皂水冲洗,中和毒素;
绿刺蛾幼虫的毒毛和毒刺细小且多,可用树枝挑离后用胶带粘出毒毛,并用肥皂水冲洗;
蜱虫叮咬后不要用力拉扯,容易使头部残留在皮肤中,可用酒精、烟头刺激蜱虫从皮肤中出来;
被蜈蚣、蝎子、蜘蛛蛰伤,可用弱碱性液冲洗伤口(如肥皂水、3%氨水、5%碳酸氢钠溶液)。
及时识别喉头水肿和过敏性休克
被蛰伤后,如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引起喉头水肿,主要表现为发声困难、声音嘶哑、喉部异物感等,严重者可出现喉梗阻、呼吸困难、口唇发绀。此时可予以抗过敏药物并及时就医。
过敏性休克主要表现为意识模糊、昏迷,伴有手腕桡动脉搏动力度的下降,当及时就医,如出现呼吸、心跳的骤停,可及时启动心肺复苏。